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稳步前行 ——200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回顾与展望 赵正宏
回顾2005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,可以概括为:政府高度重视,各项工作扎实,总体趋于平稳,形势依然严峻。政府重视措施不断
为了全面实现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、法制化管理,国务院、国家安监总局在2005年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。如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》 (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)、《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》 (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)等颁布实施。《汽车加油(气)站、轻质燃油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用阻隔防爆储罐技术要求》 (AQ3001-2005)、《阻隔防爆橇装式汽车加油(气)装置技术要求》(AQ3002-2005)两个安全专业技术标准的颁布,是我国首度颁布带“AQ”字头的标准,正式拉开了国家制定安全专业(AQ)系列标准的序幕。另外,《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的意见》《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的意见》等一系列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文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。
去年,从国家安监总局到各地安全监管机构,都狠抓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工作。扎实深入地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工作,对巩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起到了有效作用。
去年,国家安监总局、公安部、交通部、环保总局等部(委、局)根据不同时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,及时开展了全国性的专项治理工作。主要包括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,危化品气瓶安全专项检查整治,危险化学品安全督导,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等活动。
两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去年被重点推广,一是在成品油储罐和运输槽罐等容器中推广应用HAN阻隔防爆技术,进一步提高成品油储罐和运输槽罐等容器的阻燃、防爆能力,提高成品油储罐和运输槽罐等容器本质安全度;二是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推广应用GPS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管理系统,加强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的全程监控。
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能极大地促进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。去年,国家安监总局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,召开了危险化学品试点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座谈会,对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》(试点工作用)和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导则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,同时,开展了将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导则》上升为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》的制定工作,以确保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推进。
为规范和加强生产,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工作,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,防止伤亡事故,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》(征求意见稿),其中明确规定: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实行全员培训。
多种原因诱发事故
虽然,党中央、国务院和各级政府、相关部门及诸多企业为危化品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,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,取得较大的成绩,但是,泄漏、中毒、着火、爆炸、污染等事故仍频发不止,事故总量居高不下,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,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。
危化品事故主要以火灾、爆炸、泄漏为主,中毒、环境污染(许多是火灾、爆炸、泄漏事故的次生事故)等事故相对较少。虽然中毒、环境污染事故较少,但无论从经济损失,还是社会影响来看,却造成了比诸多火灾、爆炸、泄漏都重的后果。绝大多数的火灾、爆炸、泄漏事故,一般只造成几人伤亡的后果,然而,一旦伴生中毒、环境污染事故,则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人员伤亡。经济损失和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。事故多发生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运输两大环节,而储存、使用、经营、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相对较少发生。
分析2005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直接及深层次原因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一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,安全责任心不强,导致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,违章操作成为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;二是从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不过硬,不能及时正确操作,不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;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,造成储罐、管线、装置等可靠性差,自动监控装置严重不足;四是化学工业经济活动的频繁,从客观上增加了危险操作的次数,而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滞后,极易造成事故多发;五是应急救援措施不得力,特别是应急联动机制尚未很好建立,造成次生事故的急剧恶化。 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展望未来,困难与机遇并存,危化品安全任重道远。有关部门必须抓住机遇,迎难而上,把危化品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。
抓住契机,科学决策,扎实工作。充分抓住国家安监总局升格和国家“十一五”期间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、部署具体的契机,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,有的放矢、务实高效地将“五要素”推进到位,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。
认清形势,抓好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。要及时分析形势,找出薄弱环节,找准原因所在,集中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有的放矢,大打攻坚战,化解主要矛盾。
依靠科技提升危化品安全工作水平。要针对实际,进行危化品安全科技的研究与开发,同时,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,进行推广应用,消除不重视安全科技的现象。
严把危险化学品市场准人条件,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秩序。各地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应严格审批条件,同时,强化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,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,该整改的整改,该关闭的关闭。
(作者系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安全工程师)
责任编辑:黄昏 转自《中国安全生产报》
|